更少的碳意味着更多的增长

        今年晚些时候将于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会议上,各国政府试图制订出京都议定书的后续机制,我们建议各国政府应该采取强有力的鼓励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样做将推动私人投资并有助于促进经济的恢复。

        有效应对对全球变暖的主要措施多年以来一直都十分明确。设定二氧化碳排放上限和交易排放配额的体系可将资源分配给最具成本效率的减排措施。家用电器、机动车辆和建筑物等能效标准的广泛采用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人使用更少的能源。

        还有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可帮助政府和社会激发企业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 主要国家之间达成的在关键工业领域内减少排放的协定   
  • 制订激励措施,鼓励企业捕集二氧化碳并将其安全地封存在地下,并加速采用这种很有希望的技术
  • 利用科技基金来支持二氧化碳减排新技术(例如先进的生物燃料)的开发和商业示范

        到目前为止,谈判代表们一直在争取达成一个可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协定。这是最终的目标,但它目前被证明是极为复杂和荆棘满途。

        一个可能的过渡性方式是少数关键国家之间达成协定来为他们国内的高排放行业设定排放上限。这种协定将会是更广泛协定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应先放在发电(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约35%)、水泥、化工和钢铁等工业。

        先由少数最重要国家开始将有助于达成妥协,可消除竞争十分激烈的一些全球性行业的担忧 — —相对于排放政策较为宽松的国家内的竞争对手来说,一个地区的严格排放规定会让它们的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Introductory Offer: Save 30% on PS Digital
PS_Digital_1333x1000_Intro-Offer1

Introductory Offer: Save 30% on PS Digital

Access every new PS commentary, our entire On Point suite of subscriber-exclusive content – including Longer Reads, Insider Interviews, Big Picture/Big Question, and Say More – and the full PS archive.

Subscribe Now

      我们假设一下,中国、欧盟、印度、日本和美国(它们总计占全球燃煤发电容量的约80%)等煤炭消费量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可以就燃煤电厂排放达成协定。这种协定可包括将发达国家的洁净煤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的机制。通过拍卖排放配额、排放权交易系统可以成为潜在的资金来源。

        这是当前急务。在未来的十年内,仅亚洲一个地区就会新建约8000亿瓦的燃煤发电容量,相当于欧盟目前的总发电容量。在建设完成后,这些电厂每年将会排放40多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欧盟与能源相关的总排放量,而且这些电厂将会运行30年以上。

        气候谈判代表们也应把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当作一项优先工作来抓。更多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源将有助于减少排放,但独木难支,不能够满足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的。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化石燃料在未来几十年内仍将是全世界的主要能源。

        实际上,“清洁”化石燃料是实现低碳未来的一个必要和重要的途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表示,科学家们认为,为解决全球变暖问题而需要在本世纪减少的55%的排放量可通过CCS实现。但企业不愿意向CCS技术进行投入,因为这将会增加大量的成本,而无利可图。如果CCS要实现其潜能,企业需要投资鼓励措施和赚取利润的方法。

        政策制定者应通过几种方式来推广CCS。首先它们必须为二氧化碳排放定价。其方法是设定排放上限和建立一个企业可买卖排放配额的市场,就象欧洲排放交易机制那样。其次,CCS需要在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内得到认可,而发达国家可根据这一议定书来向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项目进行投资。

        最后,各国政府应鼓励开发和商业示范有助于实现低碳能源未来的技术。最近几个月内能源价格的急剧下降让私人投资者不大可能会在未经验证的技术上冒险。

        很明显,财政困难将导致资金不足 。但排放交易机制可另外提供一种资金来源。例如,欧盟最近准备了3亿个可交易的排放配额,将把它们分配给创新性的再生能源项目或二氧化碳封存项目。根据二氧化碳的市场价格,这可能会为大规模采用这些新技术提供约60-90亿欧元的援助。

        没有人知道这次经济危机是否会持续几个月或几年。但通过刺激增长和采取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在哥本哈根取得的良好成果将在未来几十年内为全社会带来巨大裨益。

https://prosyn.org/2EVLJeU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