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luwalia1_Sean GallupGettyImages_cop29 Sean Gallup/Getty Images

第三十届气候变化大会能在上届失败的地方取得成功吗?

发自新德里——在去年于巴库举行的第二十九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闭幕时,发达国家同意每年为发展中国家筹集3000亿美元气候资金。尽管这一数字比之前的1000亿美元目标高出三倍,却依然远远无法弥补气候融资缺口。

当前的挑战要比2015年签署《巴黎气候协定》时更为复杂。当时的1000亿美元金额在很大程度上是随意设定的,并未基于对实际投资需求的全面分析。相比之下第二十九届大会则必须估算实际成本并确定需要多少外部融资。

气候融资问题独立高级专家组(我是成员之一)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35年,除中国以外的发展中国家将需要2.4-3.3万亿美元的气候投资,而其中约60%可以通过增加储蓄和减少公共赤字的方式在国内筹集。即便如此,在将现有投资重新分配于绿色转型后,到2030年仍有1万亿美元缺口,到2035年将增至1.3万亿美元,因此也需要外部资金予以弥补。

虽然二十九届大会确认了资金缺口的规模,但却未能就如何弥补该缺口达成一致。发展中国家呼吁较富裕的经济体用公共资金填补缺口,但发达国家每年只提供3000亿美元——甚至还附带了一个说明:它们只“带头”筹集资金而不是保证直接提供资金。

气候融资问题独立高级专家组的报告认为,到2035年有650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可以通过私人投资(包括股权和债务)来弥补。但这暴露了一个深刻的分歧。发达国家倾向于通过私人资本来缓解预算压力,而发展中国家则意识到私人资本的不稳定性,坚持通过公共资金来实现问责和可预测性。

对私人资金持怀疑态度是有道理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难以吸引私人投资,只能转而依靠赠款和长期优惠贷款。将这些有限的公共资源转移到低收入经济体意味着中等收入国家将不得不更加依赖私人资本——哪怕是面临着投资者不确定性。

Introductory Offer: Save 30% on PS Digital
PS_Digital_1333x1000_Intro-Offer1

Introductory Offer: Save 30% on PS Digital

Access every new PS commentary, our entire On Point suite of subscriber-exclusive content – including Longer Reads, Insider Interviews, Big Picture/Big Question, and Say More – and the full PS archive.

Subscribe Now

根据气候融资问题独立高级专家组的数据,私人气候融资将从2022年的400亿美元增长到2035年的约6500亿美元。但是大部分投资仍然集中在少数几个市场,这就造成了其获取渠道的不平等和不确定性。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将推动绿色项目逐步超越化石燃料,但转型的速度却仍不明朗。

即使能有私人资本,国内政策也往往阻碍投资。许多国家的政府会出于政治原因人为降低能源价格,致使电力供应商无法维持运营。外国投资者显然会将此视为基本风险而犹豫不决。要想让私人资金发挥更大作用,政府就必须改革能源价格、加强监管和减少官僚繁文缛节以吸引投资。

公共部门的支持仍然至关重要。多边开发银行和双边机构可以通过风险分担机制降低私人投资者风险,同时协助政府创造稳定且有利于投资的环境。

由于二十九届大会未能达成更有力的资金供应协议,这意味着在2028年下一次全球评估之前不可能重新谈判。但缺口仍然是可以弥补的,鉴于多边开发银行的贷款额一直落后于气候需求,在各国致力于制定长期政策解决方案的同时扩大这类银行的贷款可以提供急需的资金。

二十九届大会的最后声明意味着我们有机会在巴西贝伦召开的三十届大会之前取得真正的进展。但其成败将取决于一个关键因素:发达国家是否愿意承诺投入更多金融资源。

随着唐纳德·特朗普重返白宫,这一点正变得更加不确定。特朗普政府对全球气候努力所表现出的敌意及其推动化石燃料扩张的举措很可能会削弱国际气候融资。美国已经在缩减现有承诺,致使各类气候谈判遭到进一步拖延。

鉴于这些讨论变得如此缓慢和官僚化,我们不禁要问:召开盛大的年度缔约方会议仍然是个正确的做法吗?一方面是数以万计的政府官员、商界领袖和非政府组织每年齐聚一堂,另一方面气候危机的紧迫性却要求我们做出更为聚焦且以结果为导向的决策。

一个替代方案是将关键的融资谈判委托给规模较小的专门性集团。比如虽然缺乏普遍代表性但涵盖了所有主要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二十国集团就占据了全球GDP和排放量的80%以及2/3的世界人口。更重要的是其成员控制着全球最大的多边开发银行,使其成为了一个推动气候融资的天然平台。

另一个选项是将自身定位为西方主导金融体制抗衡力量的金砖国家。随着中国、印度、巴西和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发挥核心作用,金砖国家可以动员其他绿色融资来源,减少对西方资金的依赖,并促使碳市场的进入渠道变得更加公平。

如果二十国集团或金砖五国想在气候融资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它们需要重点扩大多边开发银行的贷款能力,利用私人资本,并激励对气候适应和缓解措施的大规模投资。

由于二十九届大会未能确立一个适宜的筹资框架,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要比答案更多。随着资金缺口的不断扩大,渐进式的承诺已不再够用。而如今真正的问题则是缔约方大会进程是否仍然是这些谈判的最佳场所。

如果主要经济体继续拖延真正的承诺,印度、巴西和南非可能别无选择,只能推动气候融资对话转向二十国集团或金砖国家等平台。

如果要想在上一届失败的地方取得成功,第三十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就必须超越那些模糊的誓言,转而落实明确、可执行的财政承诺。否则全世界的人们就将再次聚集在一起,谈判,然后在进展甚微的情况下解散——留下气候危机继续升级。

https://prosyn.org/JsVYqOK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