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ean wave

海洋再生之年

发自牛津——海洋对全球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我们呼吸的氧气中有50%来自于海洋,海里的食材养活了几十亿人,还为另外数百万人提供了生计。大海是推动全球大气和热调节的巨型生物泵,也是水和养分循环的驱动器,还是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最有力工具之一。总之,海洋是一个重要的盟友,我们必须尽全力去保护它。

鉴于我们目前所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和不可预知的威胁,上述几点变得更为重要。虽然海洋已是减缓气候变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吸收了自工业革命以来所产生的30%温室气体排放量和90%多余热量,但因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海洋酸化和气候变暖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推进,并且已经对一些我们最宝贵的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只会不断加剧。

今天,世界上广大大片正在经历着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由这一现象产生的恶劣天气——起源于太平洋地区,却影响着全球所有的海洋 ,预计今年将对超过6000万人产生不利影响,延续着去年的种种痛苦。这发人深省地提醒着我们:人类在自然和人为导致的地球系统冲击面前是何等脆弱。

尽管发生了这一切,我们却继续用包括过度捕捞和污染在内的各种作为来无情破坏着海洋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导致海洋退化。令人不安的是,最近的报告表明,到2025年海洋里可能每3公斤鱼就会与1公斤塑料共存。这些行动是由全球治理的长期失能所导致的;举个例子,海洋捕捞的鱼获中有1/5是来自非法捕捞的。

我们不仅要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广泛地应对气候变化,还要增强我们海洋的健康和弹性。幸运的是,在2015年 ——一个全球承诺的分水岭 ——全球领袖们将全球海洋的保护和恢复设为新联合国发展议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以17项所谓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其构筑了基础。

具体来说,第14号可持续发展目标协议要求世界各国领导人结束过度捕捞,杜绝非法捕捞,建立更多的海洋保护区,减少塑料垃圾以及其他海洋污染来源,并增强海洋对酸化现象的抵抗力。全球海洋委员会对这一采取紧急行动保护海洋的坚定承诺表示欢迎,该承诺也对包含在全球海洋委员会2014年所发布的《从衰退到复苏:一份全球海洋救援计划》报告中的一系列建议作出了密切回应。

Introductory Offer: Save 30% on PS Digital
PS_Digital_1333x1000_Intro-Offer1

Introductory Offer: Save 30% on PS Digital

Access every new PS commentary, our entire On Point suite of subscriber-exclusive content – including Longer Reads, Insider Interviews, Big Picture/Big Question, and Say More – and the full PS archive.

Subscribe Now

所以现在已经有了一份多方同意的海洋复苏路线图。但这个进程将走得多远和多快却尚未确定。人们所面临的任务——将令人钦佩的,雄心勃勃的承诺转化为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有效合作行动——是非常艰巨的。

这一挑战又因全球海洋治理的薄弱和零散状态而变得更加困难。跟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比如那些有关健康,教育,或饥饿 ——不同的是,并没有一个单一的国际机构来主导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因此目前尚不清楚由谁来负责监测和衡量进展并确保问责。

为了确保第14号可持续发展目标不至于被弃置一边,斐济和瑞典政府建议在后者的支持下于2017年6月在斐济召开高层次的联合国海洋会议。两国的提议随后得到了95个国家的联合赞助支持,并在联合国大会得到一致通过。

通过将注意力导向为实现第14号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取得的进展,并点出进程究竟卡在了何处,本次会议将提供一个亟需的“责任时刻”。与此同时,通过将利益相关者联结在一起,它将有助于促进政府,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之间的更深层次合作。

这是向前迈出的可喜一步,反映出保护海洋的众多努力在最近几年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随着全球海洋委员会的工作得出了一个自然而然的结论,它的众多合作伙伴和支持者将努力维持这一势头,确保建立健康和有回复力的海洋仍然作为一个全球优先事务,并最终将其变成一个全球现实。而根据全球海洋委员会的最终报告,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独立,透明的机制去监察,测量和报告实现第14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需的行动,以及在当前到2030年间召开为此另外的联合国会议。

当前和今后几代人都需要——并值得拥有——一个健康的,有回复力的海洋。越来越多的对我们所面临的海洋挑战的认识——以及解决问题的坚定承诺——是令人振奋的。但它仅仅是个开始。人们也希望:2016年能成为世界海洋迈入再生新时代的一年。

https://prosyn.org/NfjMV2Z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