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无家可归者

今天,联合国估计有7700万人、也就是超过世界总人口的1%在他们自己的国内流离失所,他们因为武装冲突、暴力、城市化、开发项目和自然灾害等原因而被迫离开他们的家园。其规模甚至超过了法国、英国或者土耳其的人口总数。

这些人并不是“难民”,因为他们并没有跨越国境,但是他们的经历常常却是同等毁灭性的。今天,单单因为武装冲突而在国内流离失所的人就是难民人数的两倍。随着更多的是国内而不是国际武装冲突数量的增多以及影响数百万人的极端天气事件越来越频繁地爆发,境内流离失所问题对于我们的后辈提出了一个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被迫放弃他们的家园和生计,受到迫使他们逃离家园的暴力冲突或突如其来的灾害所带给他们的精神创伤,流离失所者常常面对着资源稀缺、极度不安定的未来。想一想在四川大地震后有1500万中国人流离失所,200多万伊拉克人因为宗派或其他性质的冲突而在他们国家里无家可归,达尔富尔有240万人流离失所,还有在去年有几十万人逃离了摩加迪沙。

过去十年间,因为武装冲突而流离失所的人从1900万上升到了2600万,还有数百万的人因为自然灾害而流离失所。这些受害者的困境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无人关注,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都忽视了他们得到保护和帮助的权利。1998年,联合国发布了《关于境内流离失所问题的指导原则》,明确规定了这些人的合法权利。

十年过去了,原则对流离失所者的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成绩是显著的,尽管也许还很不够。我们提高了对于流离失所者困境的认识,使政府改变了它们的政策,并且募集了几十亿美元用于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同时它还帮助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人道主义努力不断得到加强,包括通过一个新的快速募资机制即联合国中央应急基金来实施的人道主义努力。

但是尽管我们取得了很多成绩,我们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由于气候变化的负作用持续递增,使得因为自然灾害而流离失所的人数在持续上升。在当前有记录的灾害中,有90%是与气候相关的。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大约5000万人因为洪灾、飓风、海啸、地震和塌方而流离失所。

Secure your copy of PS Quarterly: The Year Ahead 2025
PS_YA25-Onsite_1333x1000

Secure your copy of PS Quarterly: The Year Ahead 2025

Our annual flagship magazine, PS Quarterly: The Year Ahead 2025, has arrived. To gain digital access to all of the magazine’s content, and receive your print copy,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Plus now.

Subscribe Now

尽管一开始流离失所可能是突如其来的,但是其影响可能会延续数代人,同时还面临对清洁水、住所、健康护理和其他基本服务的长期需求,正如1998年发生在中美洲的米奇飓风给其受害者所带去的痛苦经历。富裕国家同样也不能幸免。在卡特琳娜飓风发生两年后,依然有数以千计的人生活在临时住所内。

此外,暴力武装组织,不管它们是政府支持的民兵还是反叛组织,都越来越多地把恐怖活动作为迫使平民离开他们的家园的一种战术,正如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索马里、伊拉克和其他地方所发生的那样。即便在战火平息后,依然有数以百万计的人生活贫困、遭受歧视和承受着难以抹去的精神创伤。难民营的生活会使人堕落,最终使人丧失人性。世界正确地关注了发生在达尔富尔的悲剧,但是却忽略了还有另外四百万苏丹人因为南北冲突而依然流离失所,其中很多人继续一贫如洗地生活在喀土穆的贫民窟或者遍布全国的临时难民营内,很难有机会再去重建他们的生活。

我们必须防止流离失所问题的发生,并且尽可能快地结束它。在防止问题发生这一方面,通过像修建防洪堤或提供医院和学校的防震标准这样简单的行动就可以挽救无数的生命。孟加拉国和莫桑比克等国家已经证明降低灾害风险及为灾害做好准备是一项能拯救生命的投资。

在冲突情况下,防止流离失所问题的发生主要依靠政治意愿。那些违反国际法迫使平民流离失所的人必须为此承担责任,从而阻止其他人在未来再干同样的事。没有参与冲突的国家也应该被要求保护流离失所者的权利,包括在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的权利,这些必须在和平协议中明确规定,并且在维和行动中予以实施。

形势归根到底就是,冲突将会继续发生,而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也会越来越高,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以及降低流离失所的影响,首先要关注受害者的声音。他们的需求和愿望必须被理解,他们的权利必须得到尊重。

国际社会对此可以提供帮助,但是各国政府必须起带头作用。在指导原则签署十年后,再做任何辩解或者无动于衷是不会再让人接受的。

https://prosyn.org/k1U8F22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