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gner13_Sean GallupGetty Images_ELECTRIC Sean Gallup/Getty Images

比其他技术更平等的某些绿色技术

纽约——全球清洁能源竞赛的排位角逐正在持续。两个月前,美国通过了降低通胀法案,从而加入到这场竞争中。自那以后,如奥地利就宣布了57亿欧元(合56亿美元)的一揽子补贴计划,仅该法案就调动了与美国同等的人均投资。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府运用产业政策来改造经济,关键难题是决定对哪些绿色科技予以支持。选出赢家很不容易。

决策者可以从确定失败者这一相对简单的任务开始。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温室气体必须被削减至零或近乎于零,以稳定全球气候。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学家一直更愿意将碳定价作为主要气候政策工具的原因之一。人们认为,通过让污染者承担其排放的全部成本,政府可以让市场决定哪种技术会胜出。

但说来容易做来难。无所不在的市场扭曲、庞大的既得利益(包括企业和劳工层面)以及大规模基础设施锁定导致经济学家的清洁解决方案近乎行不通。例如,往往延续20年或更长时间的合同从市场竞争领域隔离了全球90%以上的煤电产能。尽管存在更廉价、洁净及更好的替代品,但对煤炭等肮脏、过时技术的根深蒂固的支持表明,还有更多工作需要完成。

令问题变得更为复杂的是挑战的紧迫性和规模。能源在我们的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实现碳中和需要完成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转型。鉴于现有状况,有必要借助公共资金的力量,尤其考虑到我们在清洁能源转型领域落后了很多。但调动有限公共资金的决策者仍必须就正确的技术做出艰难的选择。欧盟竞争事务专员玛格丽特·维斯塔格已经对补贴竞赛表示了担忧。以邻为壑的能源政策可能会最终阻碍全球实现绿色转型,但我们“尚远未达到所需投资的全球饱和点,”就像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布莱恩·迪斯在评论美国工业战略深远意义的讲话中所表达的那样。

绿色液体燃料和全电之间将展开一场重要的早期竞赛。两者均有其各自的优势,但究竟哪些因素构成优势、以及对谁而言却是艰难的选择。

利用现存管道、熔炉和内燃机等基础设施更换液体燃料可能更加容易。但物理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均支持电气化,尤其是在建筑和交通运输领域,两者合计占据总排放量的约40%。利用热泵和电动车(EV)引擎实现全电动显然是更好的长期方案。直接用电力来实现房屋制冷、制热的效率比使用同样电力制造液体燃料高约5倍;而电动车可以比使用同样能源生产绿色液体燃料(通常称为“电子燃料”或“电燃料”)的汽车行驶距离长5倍

HOLIDAY SALE: PS for less than $0.7 per week
PS_Sales_Holiday2024_1333x1000

HOLIDAY SALE: PS for less than $0.7 per week

At a time when democracy is under threat,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incisive, informed analysis of the issues and questions driving the news – just what PS has always provided. Subscribe now and save $50 on a new subscription.

Subscribe Now

但电子燃料仍然是工业界很有前途的选择,该行业占到排放总量的约1/4。当前制造工艺往往需要燃烧来产生高温。氢的燃烧温度超过2000℃(3600华氏度),因此可能非常适合生产钢铁、玻璃或水泥。领先行业的低碳钢铁技术设计者正试图用氢来作为替代煤炭的燃料。

但企业间重塑久负盛名的工业流程竞争可能导致还会出现其他解决方案。有一家叫Chement的初创企业已经找到一种方法在室温下生产水泥,而某种在60度下生产钢材的工艺正在Electra得到应用。诚然,这两家公司能否推动行业革命仍未可知。而他们的早期成功并不一定意味着绿色液体燃料不会或不应成为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但上述行业潜在的重组表明,政府为什么应在支持竭力游说为其青睐的技术提供补贴的现有能源或工业企业时保持警惕。

当一家初创企业称其可以通过简单地以绿色液体燃料替换肮脏燃料来实现能源系统脱碳时,问题会变得更加棘手。无缝技术修补的前景实在太过诱人。正如“绿色天然气”制造商Tree Energy Solutions创始人最近所说的那样,“我们可以用同样的船、同样的管道和同样的工厂。”尤其对于仍需燃烧液体燃料的行业而言,这种1对1的互换可能构成重大的早期优势。

但同时也存在绿色道德风险,即单纯承诺简单的技术修复会弱化对更全面、最终也更优越的转型动力的追求。依赖昂贵的电子燃料进行稀有、难以替代的工业加工(或炫耀那辆百年老爷车)是一回事。但在明明存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更好替代的情况下利用它们来进行家庭供暖和驱动日常通勤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通常,德国人有极其贴切的新词来描述所面对的挑战:Technologieoffenheit,其中隐含着对新技术的开放和对过早锁定劣质方案的警惕。但开放并不意味着一厢情愿地无视基本的物理现实。在今年的能源危机中,掌握可能失败技术的既得利益集团正在宣传开放的观点,同时放弃所需的长期思维。

最不符合我们需求的是,新政策、监管和投资决策长期锁定另外一种极为低效的技术。最成功的企业家往往不会为每一件闪闪发光的新事物而分心,而是专注于手头的主要任务。决策者在决定推动哪种技术、以及放弃哪种技术时也需要这样做。

https://prosyn.org/Y9M1KjC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