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ure your copy of PS Quarterly: The Year Ahead 2025
The newest issue of our magazine, PS Quarterly: The Year Ahead 2025, is almost here. To gain digital access to all of the magazine’s content, and receive your print copy, upgrade to PS Digital Plus now at a special discounted rate.
To have unlimited access to our content including in-depth commentaries, book reviews, exclusive interviews, PS OnPoint and PS The Big Picture, please subscribe
To prevent unnecessary deaths from treatable diseases,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ust be empowered to fulfill its mandate as the leading global emergency responder. If its $7.1 billion fundraising campaign falls short, we risk being caught unprepared again when the next pandemic arrives.
calls on wealthy countries to ensure that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an confront emerging threats.
Not only did Donald Trump win last week’s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decisively – winning some three million more votes than his opponent, Vice President Kamala Harris – but the Republican Party he now controls gained majorities in both houses on Congress. Given the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of this result – for both US democracy and global stability – understanding how it came about is essential.
Log in/Register
Please log in or register to continue. Registration is free and requires only your email address.
慕尼黑——这个世界在以何种方式、以及如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存在分歧。尽管只有少数国家承诺实施严格的化石燃料禁令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绝大多数其他国家却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因此,由少数人实施的单方面举措是否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亦或是否需要建立真正有约束性限制的全球气候俱乐部就成为最大的问题。
2019年新冠危机凸显了可能的答案。事实证明,这场疫情演变为一次评估多边和单边气候政策机制的现实的实验努力。
从理论上看,2015年巴黎气候协议通过了一项多边策略。但在总共195个签署国中,仅有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5% 的60个国家承诺实行定量排放限制。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未接受定量限制,而美国则尽管承诺接受,但美国参议院迄今尚未批准上述协议。
那些确实承诺实行数量限制国家的常规观点是,如果转而使用绿色能源及核能,就可以通过减少化石燃料需求来对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进行控制。而这对遏制全球排放效果有限,因为他们的消费量本身就不大。但有人认为,就像慈善捐款一样,哪怕只捐很少的金额也比什么都不捐要好。
深入审视就会发现这种观点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忽视了石油、天然气和硬质煤炭等实行国际性贸易的燃料市场所发挥的作用。以石油市场为例。当绿色工业化国家石油需求逐步下降时,就会导致世界石油价格下降,从而导致其他国家消费者所购买和燃烧的石油超过他们原本可能的数量。因此,绿色国家石油需求的减少可能至少部分会被其他国家的购买所抵销。上述问题对欧盟而言尤为重要,因为欧盟最近决定到2035年逐步淘汰乘用车所用的化石燃料,对德国而言也同样如此,该国正在筹备一项最早于将2024年禁止私人住宅实施石油供暖的立法。
全球供应商做何反应将最终决定单方面石油需求限制会否遏制全球化石燃料使用并减缓气候变化的步伐。减少消费的前提是减少开采,因为开采出来的每一点化石燃料都会被在某地燃烧。没有开采的化石燃料无法使用,这才是气候政策的根本真相。不考虑碳封存和重新造林等影响力微不足道的因素,化石燃料资源所有者,其中包括控制化石燃料资源发现地的政府,完全掌握着缓解全球变暖的力量。
Secure your copy of PS Quarterly: The Year Ahead 2025
The newest issue of our magazine, PS Quarterly: The Year Ahead 2025, is almost here. To gain digital access to all of the magazine’s content, and receive your print copy, upgrade to PS Digital Plus now at a special discounted rate.
Subscribe Now
但目前尚不清楚欧佩克等资源国将如何应对绿色国家所采取的单方面减少需求的举措。供应国可能因为储油设施在边际上无利可图而减少销售。他们可能因为矿井的边际土地使用费或用户成本会随燃料市场价而下降而卖出与之前同样的数量。又或者,他们甚至可能因为预测需求进一步下降而卖出更多(这就是所谓的绿色悖论),或者仅仅因为只能勉强糊口而不得不通过卖出更多来抵消降价。
在后两种情况下,某些国家限制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可能会产生加速开采和气候变化的意想不到的后果。非承诺国将可以消费绿色国家不能消费的东西,以及资源国所开采的所有额外产量。不幸的是,就哪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经济学研究并未提出明确的指导。因此,我们必须依靠实证分析结果。
在此问题上,至少在原油领域,结果出人意料的清晰明了。从1982年爆发第2次石油危机到2020年新冠疫情危机拉开序幕,世界石油开采量一直呈小幅上升的线性趋势,开采量的波动一直维持在最小。另一方面,油价却出现了极大的波动,从每桶10美元到每桶130美元不等。每次世界某地爆发经济衰退导致需求减少,其他地方的消费者均会相应增加购买量来应对价格下跌。同样,当某地出现经济繁荣而提振需求时,其他地方的消费者会以足以抵消价格上涨的幅度减少购买石油。无论如何,石油供应国总体而言均未对上述模式作出反应。相反,他们奉行僵化的供应策略,不允许价格的波动分散其自身注意力。
此次疫情的爆发改变了这一切。在全球最初的危机反应期间,封锁和隔离措施所致的工业生产暴跌曾导致油价下降。为防止价格自由落体,欧佩克减产并很快产生了预期效果:价格立即开始反弹,甚至超过了疫情爆发前的水平。而后,当危机结束的曙光到来时,价格和供应逐步正常化并最终恢复到它们的常规趋势。
教训简单明了:当化石燃料需求仅在世界某些地区下降,资源拥有国并不会减少开采,因为世界其他地区将以更低的价格来吸收供应。而世界某些工业化国家在巴黎协议中所承诺的需求限制甚至丝毫没有影响到气候变化。只有当所有或几乎所有石油消费国联合起来减少需求,才能对欧佩克和其他资源拥有国产生影响力,迫使它们将更多的石油留在地下,从而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去年发布的上述有关自然新冠病毒试验的实证发现颠覆了全球气候政策的许多长期原则。例如,在并未建立起全球气候俱乐部的条件下,欧盟即将出台的内燃机车禁令将会毫无用处。因为那些由此而节省下来的燃料将会被世界其他地方消耗掉。事实上,该禁令实际可能迫使司机购买电动汽车,并因此而增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因为电动汽车将依赖燃烧更多国内褐煤所产生的电能,如果不是这项政策,这些褐煤本来可以被留在地下。
同样,德国计划禁止石油供暖将迫使房主使用电动热泵,从而在不减少全球石油开采及燃烧总量的情况下增加褐煤的燃烧。
虽然上述结果可能令人感到沮丧,但它们至少意味着消费国并非完全束手无策。如果足够多的买家团结在一起,他们可以迫使资源所有国将石油留在地下并借此缓解气候变化。
当然,我们不应忽视通过全球协议来实现有效协调的难度,尤其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例如,只要台湾问题一天不解决,中国就不可能仅仅出于气候团结意识而对化石燃料进行有具体衡量标准的需求限制。没有和平、稳定的全球秩序,就不可能真正将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负面外部因素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