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ting on everest gromanuk/Flickr

对气候友好的健康饮食

柏林——今年12月,世界领导人将在巴黎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将在会上敲定一项减少碳排放、遏制全球变暖的全面协议。在此次会议的预备阶段,世界各国政府应该注意一个关键、但却往往被忽视的事实:今天环境恶化和资源紧张的唯一最大推动力就是人类正在变化的饮食习惯——而且这种饮食习惯对健康生活也不太有利。

近几十年来,收入增加促成人类饮食习惯的重大变化,特别是肉类正在成为人类饮食越来越重要的特色。与植物相比,饲养及运输牲畜往往要消耗更多粮食、土地、水和能源,因此对肉类需求增加消耗自然资源、对粮食生产体系造成压力、损害生态系统并导致气候变化加剧。

肉类生产消耗的水资源约为植物热量及蛋白质的十倍以上,比方说生产一公斤牛肉需要消耗15,415升水。这种粮食生产方式也十分低效;需要消耗30植物卡路里才能生产出1肉类卡路里。

在任何特定时点,相比仅仅72亿的全球人口,全球牲畜存栏量高达1,500多亿——这意味着牲畜比我们人类更能直接影响生态足迹。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水污染和近14.5%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畜牧业生产消耗农业总用水量(占世界总用水量71%)的1/3,以及小麦、黑麦、燕麦和玉米全球产量的超过40%。而且畜牧业生产占用曾经是野生动物栖息地的30%的地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物种灭绝

欧洲饮食用了一个多世纪才做到每餐(包括早餐)吃肉。不过,在亚洲大多数地区,仅仅用了一代人时间就出现了类似的现象。多肉饮食已经造成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性肥胖问题,中国不断扩大的国际影响力也伴随着民众不断增加的腰围

Secure your copy of PS Quarterly: The Year Ahead 2025
PS_YA25-Onsite_1333x1000

Secure your copy of PS Quarterly: The Year Ahead 2025

Our annual flagship magazine, PS Quarterly: The Year Ahead 2025, has arrived. To gain digital access to all of the magazine’s content, and receive your print copy,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Plus now.

Subscribe Now

美国人的人均肉类消费仅次于卢森堡。鉴于美国的人口规模,这已经造成了一定的问题。如果世界其他国家都向美国看齐——美国每人每年的肉类消费量平均达125.4千克——而印度却只有可怜的3.2千克——那么将对环境造成灾难性的的影响。

目前来看,种种迹象十分令人担忧。预计2013到2025年肉类需求将增加50%,不仅西方国家总体肉类消费仍在上升,而且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更是急速增长。

为满足这一需求,肉类生产商不得不在饲养牲畜时采取有问题的方法。为确保动物快速增重,肉类生产商用粮食来饲喂牲畜,而不是它们自然会消耗的牧草——上述方法对粮食生产、自然资源和环境都造成了极大压力。

更糟的是,生产商采用大量激素和抗生素为牲畜注射。在美国,售出抗生素总量的80%用于牲畜预防性给药。但已不足以阻止疾病蔓延;事实上,影响人类的多种新型传染病均起源于动物,兽医、微生物学家、流行病学家已经开始对“疾病生态学”(即自然和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如何传播疾病)进行研究。

虽然饮食变化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已被广泛证实,但人类迄今为止并未采取任何措施。随着严重水危机、全球气温快速升高、人口惊人增长和冠心病等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摆在世界面前,这样的状况必须改变——而且速度要快。

首先,为缓解资源压力,畜牧生产者应改用包括滴灌在内的节水技术。与此同时,各国政府及民间团体应推动更多依赖植物蛋白和卡路里的健康饮食。

近期研究结果显示,如果世界停止种植动物饲料作物或将其转用于生物燃料,那么不仅可以结束全球饥荒,而且还能额外养活四十亿人口——超过全球人口稳定之前预计出生的人口数。肉类消费实际产生的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甚至超过汽车的使用。

这并不是说所有人必须成为素食主义者。但即使肉类消费习惯的局部改变——如消费者选择鸡肉和海鲜而非牛肉——都能产生深远的影响。事实上,牛肉生产平均而言需要的土地和水是其他家畜卡路里的28倍和11倍,同时排放高出五倍的温室气体和高出六倍的活性氮。

采用以植物为主的均衡饮食、尽量减少消耗红肉及加工肉类有助于保护自然资源、对抗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暖、并减少与饮食有关的慢性病、甚至癌症死亡风险。就像政府已经靠法律、法规和其他工具在劝阻吸烟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他们也必须鼓励民众为自身健康和我们的地球着想开始摄入均衡饮食。

翻译:Xu Binbin

https://prosyn.org/OCd4lRJ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