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 a time when democracy is under threat,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incisive, informed analysis of the issues and questions driving the news – just what PS has always provided. Subscribe now and save $50 on a new subscription.
To have unlimited access to our content including in-depth commentaries, book reviews, exclusive interviews, PS OnPoint and PS The Big Picture, please subscribe
At the end of a year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upheaval, Project Syndicate commentators share their favorite books from the past 12 months. Covering a wide array of genres and disciplines, this year’s picks provide fresh perspectives on the defining challenges of our time and how to confront them.
ask Project Syndicate contributors to select the books that resonated with them the most over the past year.
巴黎—几年前,我曾与柬埔寨首都金边一家大型企业的领导交谈。当时有100多名工人居住在大楼周边的河畔贫民窟令她感到忧心忡忡。他们的家随时有可能被淹, 但工人们更怕被赶出家园。由于没有合法的所有权证明,也不掌握自卫手段,他们一直战战兢兢地生活在工厂的阴影下,永远担心被赶出家园。
没有产权保护的地方就盛行弱肉强食。而现在,弱势群体和整个首都的民众都面临着一个新的危险——荷兰国际集团(ING)城市项目,它完全有可能造成环境和人文灾难。
该项目旨在开发金边南部占地约1,500公顷的湿地,这片湿地构成这座城市唯一的废水处理系统。这片湿地同时还构成唯一的屏障,分隔了这座城市未经处理的污水以及栖息在湄公、巴塞河里的鱼类种群。此外,约70%的雨水和废水从这里流出城市,从而使湿地在防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荷兰国际集团城市项目现在正在用沙子填充湿地, 并将由此得到的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该项目所带来的风险在今年7月多家柬埔寨非政府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水上烟雾”中曾有过详细的阐述,该报告发现,金边有100多万人所面临的洪灾风险增加,而超过1,000个家庭则面临着被驱逐的危险。
荷兰国际集团城市项目计划要修建的30万套住宅以中国和日本的富裕买家为主要客源。没有计划为穷人提供住房,而某些湿地居民已经收到威胁要进行搬迁。
卫星成像表明约1/3的湿地已经填充完毕。截止开发计划完成,预计所使用的沙子将会超过柬埔寨有史以来的其他任何项目。这种情况可能会对作为沙子来源的湄公及巴塞河岸的稳定性造成破坏。
HOLIDAY SALE: PS for less than $0.7 per week
At a time when democracy is under threat,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incisive, informed analysis of the issues and questions driving the news – just what PS has always provided. Subscribe now and save $50 on a new subscription.
Subscribe Now
作为计划的组成部分,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有意为金边的一座污水处理厂提供资金。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已经表示,他们将尽可能在“公共土地”上修建上述设施,从而避免征用居民住宅。
现实是政府可以按照自身需求对土地进行重新分类。万谷湖曾经的居民对此有着第一手经验。2007年2月,私人开发商秀格公司(Shukaku)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租借了这块土地,而这里曾经是金边仅存的几座天然湖泊之一。2008年8月,政府将土地状态从“公有”改为“私有,”允许该公司驱逐居民。此后不久,秀格公司开始填湖造地,而国家安全部队则暴力镇压了一系列抗议游行。
柬埔寨明确地权的缺失导致这种情况成为可能。1975~1979年在红色高棉统治下,私有财产遭到废除,同时彻底摧毁了柬埔寨的地籍记录。红色高棉垮台后,1979年前的土地所有权主张依然无效,而国家仍然是唯一合法的地主。尽管法律最终允许私人拥有土地,但登记制度却依然既不透明而又充满着神秘色彩。多年以来,政府借此得以驱逐许多柬埔寨民众,无视他们的权利和福祉,而这么做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获取木材和糖等自然资源。
在这样的情况下,遭殃的往往是环境。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已经成了橡胶园,并且以木材出口为名砍伐了大片森林。抗拒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曾领导自然资源保护团体的活动人士楚武堤(Chut Wutty)因反对非法砍伐森林的积极行动而在2012年被害致死。
柬埔寨2001年土地法只是假装解决了问题,丝毫没有保护万谷湖居民的利益。贝塔斯曼基金会发布的2020年柬埔寨国别报告显示,所有制依然“繁琐、昂贵,而且深受腐败侵蚀。绝大多数物业所有者缺乏所有权证明文件。“
此外,土地所有权不等于无争议所有权,因为它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机关。贝塔斯曼基金会发现,由中央政府土地管理和规划办公室等中央政府机构颁发的”硬所有权“胜过由地方当局颁发的”软所有权。“不难预见,行业利益相关方掌握”硬所有权,“而普通人则只有临时的”软“所有权。
唯一的办法是扭转国有状态,国有状态已经将柬埔寨政府变成了私人企业利益的代理机构,而不是民众利益的捍卫者。应当以专业知识而非政治关系为依据来任命强势、独立的监管机构,上述机构有权修改或否决项目,应当对荷兰国际集团城市项目进行环境评估。
为保护那些永久性面临流离失所风险等民众,柬埔寨迫切需要建立正规的民事登记系统,以及现代化的土地登记制度。如果拥有超过10亿人口的印度能够做到,那么拥有1,600万人口的柬埔寨恐怕找不到任何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