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自哥本哈根 —— 自当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以失败告终以来,国际上许多政治家和学者都指责说是中国领导人妨碍了一个有约束力的全球碳减排方案的达成。但中国政府的抵制不但合情合理,而且也是无法避免的。而与其义愤填膺地指指点点,决策者们何不将此视作某种提醒:是时候该制定一个更为明智的气候政策了。
中国肯定不会愿意做任何会妨碍其经济增长,从而导致数百万中国人无法脱贫的事情。这点可以从中国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张中得到印证。
在未来 6 个月内,有 1/4 的中国年轻消费者打算购买新车 —— 这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 比去年增长了惊人的 65% 。《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显示有 4/5 的中国青年意识到了气候的变化,但只会在能够持续改善自身生活水平(包括购买新车)的前提下才会支持环境政策。
如果要在短期内大量减少碳排放的话,那么代价实在太高了。各主要经济模型的结论都显示,如果要实现通常所说的维持气温升幅低于 2 摄氏度这一目标的话,一开始就会导致全球支付每吨 71 欧元的税费(每升汽油约需支付 0.12 欧元税),并在本世纪末增加到每吨 2800 欧元(约每升汽油 6.62 欧元)。总之,导致的实际经济成本将会是每年 28 万亿欧元的天文数字。而根据最主流的测算,这将比其所要避免的气候灾难所导致的成本高 50 倍。
由于工业界和消费者无法使用廉价的绿色能源来取代碳燃料,尝试在短期内大幅减少碳排放的破坏性将尤其巨大。不管怎么说,可再生能源还远远没准备好取代碳燃料的位置。
我们得认清一个事实,即中国 97% 的能源都来自矿物燃料,垃圾焚烧以及生物能。而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最新统计数据,诸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只能满足中国能源需求的 0.2% 。该机构也估计,如果照目前的情况发展下去的话,到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将仅占中国能源使用量的 1.2% 。
如果这些理由都不足以解释中国政府为何反对这笔昂贵的全球碳减排交易的话,那么经济效应模型显示,至少在本世纪余下的时间内,中国实际上会从全球变暖中获益。变暖的气候会促进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尽管死于夏天高温的人数会增加,但这一数字相对于明显减少的冬季寒冷死亡人数来说还是正面的。
简单地说,中国正积极地维护其正不断改善其公民生活水平的经济发展势头,而不是耗费一笔财富来应对一个在下个世纪到来之前不太能给它带来负面影响的问题。这就难怪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埃德·米利班德发现中国“拼命抵抗”一个全球碳减排方案。
而尝试迫使中国屈服既不现实,也很愚蠢。无法回避但又令人为难的事实是,我们一厢情愿地苦苦追求了 20 年 —— 自发达国家领导人首次许诺要减少碳排放始 —— 的应对全球变暖的策略很明显是行不通的。
是时候要承认,强迫发展中国家去同意使用更昂贵的石化燃料是不现实的。相反,我们需要更努力开发更廉价,使用更广泛的绿色能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大量增加投入到相关研发中的经费。
如果各国能承诺拨出 GDP 的 0.2% 来发展零碳排放能源技术的全球方案的话,那么拿出的钱将比当前所花费的预算翻 50 番,但这也比全球碳减排方案的成本要低许多倍。这方案也能确保更富有的国家承担费用更多,从而把大部分的政治考量排除在辩论之外。
最为重要的是,这样一套方案会带来革命性的技术突破,使得绿色能源足够廉价和有效,足以推动一个零碳排放的未来。
我们不能强迫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来支持高昂的,无效率的碳减排方案。与其希望用政治操盘的伎俩来消除他们的“不可能的抵抗”,发达国家的领导人不如转向一个既可行又有效的战略。
发自哥本哈根 —— 自当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以失败告终以来,国际上许多政治家和学者都指责说是中国领导人妨碍了一个有约束力的全球碳减排方案的达成。但中国政府的抵制不但合情合理,而且也是无法避免的。而与其义愤填膺地指指点点,决策者们何不将此视作某种提醒:是时候该制定一个更为明智的气候政策了。
中国肯定不会愿意做任何会妨碍其经济增长,从而导致数百万中国人无法脱贫的事情。这点可以从中国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张中得到印证。
在未来 6 个月内,有 1/4 的中国年轻消费者打算购买新车 —— 这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 比去年增长了惊人的 65% 。《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显示有 4/5 的中国青年意识到了气候的变化,但只会在能够持续改善自身生活水平(包括购买新车)的前提下才会支持环境政策。
如果要在短期内大量减少碳排放的话,那么代价实在太高了。各主要经济模型的结论都显示,如果要实现通常所说的维持气温升幅低于 2 摄氏度这一目标的话,一开始就会导致全球支付每吨 71 欧元的税费(每升汽油约需支付 0.12 欧元税),并在本世纪末增加到每吨 2800 欧元(约每升汽油 6.62 欧元)。总之,导致的实际经济成本将会是每年 28 万亿欧元的天文数字。而根据最主流的测算,这将比其所要避免的气候灾难所导致的成本高 50 倍。
由于工业界和消费者无法使用廉价的绿色能源来取代碳燃料,尝试在短期内大幅减少碳排放的破坏性将尤其巨大。不管怎么说,可再生能源还远远没准备好取代碳燃料的位置。
我们得认清一个事实,即中国 97% 的能源都来自矿物燃料,垃圾焚烧以及生物能。而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最新统计数据,诸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只能满足中国能源需求的 0.2% 。该机构也估计,如果照目前的情况发展下去的话,到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将仅占中国能源使用量的 1.2% 。
BLACK FRIDAY SALE: Subscribe for as little as $34.99
Subscribe now to gain access to insights and analyses from the world’s leading thinkers – starting at just $34.99 for your first year.
Subscribe Now
如果这些理由都不足以解释中国政府为何反对这笔昂贵的全球碳减排交易的话,那么经济效应模型显示,至少在本世纪余下的时间内,中国实际上会从全球变暖中获益。变暖的气候会促进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尽管死于夏天高温的人数会增加,但这一数字相对于明显减少的冬季寒冷死亡人数来说还是正面的。
简单地说,中国正积极地维护其正不断改善其公民生活水平的经济发展势头,而不是耗费一笔财富来应对一个在下个世纪到来之前不太能给它带来负面影响的问题。这就难怪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埃德·米利班德发现中国“拼命抵抗”一个全球碳减排方案。
而尝试迫使中国屈服既不现实,也很愚蠢。无法回避但又令人为难的事实是,我们一厢情愿地苦苦追求了 20 年 —— 自发达国家领导人首次许诺要减少碳排放始 —— 的应对全球变暖的策略很明显是行不通的。
是时候要承认,强迫发展中国家去同意使用更昂贵的石化燃料是不现实的。相反,我们需要更努力开发更廉价,使用更广泛的绿色能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大量增加投入到相关研发中的经费。
如果各国能承诺拨出 GDP 的 0.2% 来发展零碳排放能源技术的全球方案的话,那么拿出的钱将比当前所花费的预算翻 50 番,但这也比全球碳减排方案的成本要低许多倍。这方案也能确保更富有的国家承担费用更多,从而把大部分的政治考量排除在辩论之外。
最为重要的是,这样一套方案会带来革命性的技术突破,使得绿色能源足够廉价和有效,足以推动一个零碳排放的未来。
我们不能强迫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来支持高昂的,无效率的碳减排方案。与其希望用政治操盘的伎俩来消除他们的“不可能的抵抗”,发达国家的领导人不如转向一个既可行又有效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