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ure your copy of PS Quarterly: The Year Ahead 2025
Our annual flagship magazine, PS Quarterly: The Year Ahead 2025, has arrived. To gain digital access to all of the magazine’s content, and receive your print copy,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Plus now.
To have unlimited access to our content including in-depth commentaries, book reviews, exclusive interviews, PS OnPoint and PS The Big Picture, please subscribe
From cutting taxes to raising tariffs to eroding central-bank independence, US President-elect Donald Trump has made a wide range of economic promises, many of which threaten to blow up the deficit and fuel inflation. But powerful institu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nstraints, together with Trump’s capriciousness, have spurred disagreement about how worried we should be.
Anti-immigration politicians like US President-elect Donald Trump frequently portray migrants as displacing native workers and straining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But studies consistently show that increased migration brings enormous economic benefits to both host and origin countries.
warns that stricter border controls often exacerbate the very problems they aim to solve.
北京——
如果没有美中两国之间的积极合作,不仅今年12月份的哥本哈根会议上形成不了新的协议,以取代目前的京都协定,甚至任何有关全球气候的解决方案都不可能实施。美中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谈判有两种可能相反的结果:一种是让人失望,而另一种是充满希望的结果。
让我们看看第一种结局,两国的高层代表的谈判陷入僵局,原因是双方立场鲜明,互不相让。由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在减排方面的不作为,成为达成协议的一个主要障碍,要知道,从历史上来看,在碳排放量方面,发达国家要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
如果是第二种的结局,“绿色”经济刺激方案带来的数以十亿计美元将引发新能源技术的开放和利用的狂潮。美国将关注于“清洁能源”六个领域;提高效能,电池技术,太阳能,碳捕获及存储技术(CCS),智能电网以及电动汽车(EV)等。
而中国方面也积极回应,具体研究的领域包括:节能照明,太阳光伏建筑—体化(BIPV),新节能技术以及其他可替代能源的开发,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以及合成燃料等的开发。两国都表示,加强彼此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开发新的低碳能源科技来改变目前能源配比结构,
为什么美中两国都如此关注气候变暖问题?原因不难理解,两国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双方都抛弃过去的那种相互责难的态度,转向携手寻找共同合作的可能性。
Secure your copy of PS Quarterly: The Year Ahead 2025
Our annual flagship magazine, PS Quarterly: The Year Ahead 2025, has arrived. To gain digital access to all of the magazine’s content, and receive your print copy,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Plus now.
Subscribe Now
美中两国在气候变暖问题上的参与程度将决定全球“低碳”经济模式如何分配,以及以何种速度转化。在这个问题,美中的责任义不容辞,不仅因为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而且,也只有这两个国家才有能力来大力投资清洁能源的研发,配备足够的人力资源,以确实地改变全球政策走向。由此看来,世界气候的未来不仅仅依赖于两国的各自努力,更决定于两国能否联手起来。
美中双方都认为合作很重要,实际上,几乎在两国每次重要的双边会谈中,除了讨论贸易,汇率,人权和能源安全等问题之外,气候问题一直是一个关注的话题。近期双方频繁的互动也释放出一种积极的信号。
对于中国来说,气候问题成为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重要的挑战。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而且未来的排放增加趋势也会不可估量。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目前还只是发展中国家,正在试图将数亿人的脱贫致富而努力地寻找经济更快增长的模式,如何平衡“发展”和“环保”的两者关系。中国目前的立场更为敏感。
全球的金融危机又使上述问题雪上加霜,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希望中国能担当起领导责任,但中国的领导人还认为难以担当此重任。中国在京都协定上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多少有些行动迟缓。在当年签署京都协定的态度上,中国表态是“我也参与”,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对任何限制碳排放问题上没有设定具体目标。
但到了2007年12月,中国的立场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签署了“巴厘路线图”,承诺会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一个新的全球性协议。如今,中国一直积极持续地参与全球对话,讨论的话题包括,减少每GDP的碳排放量(中国已经做出了庄重的承诺,在十一五规划中将碳排放量减少20%,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增加10%。),为此,国际社会深表赞赏。
今年三月,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对中国作出的努力予以肯定。但这并不意味着随后的协定一定可以达成。
如果按照现在的京都协定标准来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发达国家的美国将有完全不同的目标。美国必须严格遵守排放的标准。而不能拿中国的不积极来作为借口。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由于历史上碳排放量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中国由此坚持认为不能把它作为主要的减排对象。
现在离哥本哈根会议只有几个月的时间,预期中国会表示遵守“巴厘路线图”的承诺,但这远远低于美国和欧盟对中国的期望。如果美国真想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协议的话,那它就必须设定现实而激进的目标,不但对过去历史上的碳排放担负起责任,而且要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实际支持,这包括提升效能,技术转移以及经济上的支援。只有这样,发展中国家才会把美国看作是一个负责任的领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