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offe8_ ContributorGetty Images_putin Contributor/Getty Images

俄罗斯行为的根源

发自莫斯科——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篇对谢尔盖·拉德琴科(Sergey Radchenko)最近出版的《统治世界:克里姆林宫争夺全球权力的冷战企图》(To Run the World: The Kremlin’s Cold War Bid for Global Power)一书的书评。相反,正如美国外交官乔治·F·肯南(George F. Kennan)1947年对“苏联行为的根源”的著名评述那样,它邀请读者在书中找到对各类俄罗斯外交政策行为根源的新见解。通过对俄罗斯领导人外交决策逻辑的探究,拉德琴科希望揭示总统普京为重夺与美国比肩大国地位而付出(且往往充满血腥)的努力。

从斯大林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苏联领导人与普京一样渴望获得“大国”声望。1964年接替尼基塔·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的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设想了一个由苏美“共管”的世界,两国相互尊重,地位平等。但虽然美国在纸面上同意建立平等关系,在拉德琴科看来苏联人却觉得自己“被迫处于犯错者的屈辱地位,而数落他们的人(说实话)也并非无可指摘”。

普京也有类似经历。自近四分之一世纪前上台以来他一直寻求与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建立平等关系。比如他曾一度接受北约甚至渴望让俄罗斯成为其中一员。但普京始终认为这个幅员辽阔且在全球事务中承担过历史性角色的国家理应得到特殊对待:俄罗斯不是某个无足轻重的国家,而西方也应当在其言行中体现这一点,这意味着要仔细权衡自身决定可能对俄罗斯利益和风险认知产生的影响。

西方却对此持有不同看法。2004年北约接纳了三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致使普京开始将其视为一种生存威胁。但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前景才是他做出反应的关键,也是俄罗斯2008年入侵格鲁吉亚的关键动机。

这种反应或许看起来有些过激,但却是典型的俄式反应。正如拉德琴科所说,跟所有苏联领导人一样,普京与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典小说《罪与罚》中的主人公罗季昂·拉斯科尔尼科夫(Rodion Raskolnikov)在心底有着同样的恐惧:那些不会对生活中受到的屈辱做出有力回应的人就是一个“发抖的畜生”,没有人会保护他的权利或利益。因此接受其他强权的忽视——更不用说敌意——根本就不是一个选项。

普京从一开始就对此非常明确。2000年就任总统时他就已经警告过西方,如果他们把俄罗斯拒之门外的话“我们将被迫寻找盟友并加强自身实力。不然还能怎么办?”因此当美国对乌克兰2014年导致亲俄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Viktor Yanukovych)下台的独立广场革命予以公开支持之后,俄罗斯吞并了克里米亚。

Secure your copy of PS Quarterly: The Climate Crucible
PS_Quarterly_Q3-24_1333x1000_No-Text

Secure your copy of PS Quarterly: The Climate Crucible

The newest issue of our magazine, PS Quarterly: The Climate Crucible, is here. To gain digital access to all of the magazine’s content, and receive your print copy, subscribe to PS Premium now.

Subscribe Now

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俄罗斯讥为“区域性势力”的言论只会坚定普京巩固俄罗斯全球地位的决心——后者在2022年全面入侵乌克兰以证明这一点。如果西方不给予俄罗斯应有的尊重,普京就会以武力捍卫其利益。他还能怎么做呢?

因此,当俄罗斯总统表示如果美英允许乌克兰对俄发射西方制远程导弹(一如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所要求的那样)那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战争就将变得不可避免,我们不应草率地将这种情况排除在外。虽然普京并未公开威胁使用核武器——只是表示要针对冲突性质的改变做出具体回应,因此目前将调低俄罗斯核使用条令中的行动门槛——但他身边圈子里的一些人却更直白地提到了这个幽灵

当然这种反应并不是必然出现的。正如《华盛顿邮报》最近一条新闻标题所言:“乌克兰一再越过俄罗斯红线,普京却一直闪烁其词。”但这种想法可能会引发危险的后果,毕竟克里姆林宫一直遵循着一个明确的升级公式:它会在一定时期内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但最终会像橡皮筋一样绷断。

因此普京不对乌克兰入侵库尔斯克地区做出有力回应的决定并不意味着他会忍气吞声。在某个时刻他会判定——而且是不顾一切地——自己已经别无选择,只能证明他不是个“发抖的畜生”。对俄罗斯纵深地区的导弹袭击很可能把他推到这一步。

西方观察家们似乎坚信俄罗斯不会真的动用核武器,因为核战争没有“胜利者”。但那个恼人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式逻辑表明对普京来说让俄罗斯面临核报复可能是与那些企图征服俄罗斯者斗争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俄罗斯人会因核爆产生的灼烧和辐射而痛苦不堪,但至少可以为自己没有退缩而自豪,而同样遭遇的欧洲人则可以用他们也没有白白挨炸来自我安慰。

西方将普京威胁视为虚张声势的一厢情愿不仅与历史经验相悖,而且与自身关于普京有意攻击北约国家的警告背道而驰。比如美国总统乔·拜登在8月警告说俄罗斯不会止步于乌克兰。然而即使在这里西方依然从根本上误解了普京:他更希望不直接与北约发生接触。但风险在于他可能会认定是西方迫使自己采取行动。

1997年,肯南警告说北约的扩张“可能会激化”俄罗斯的“民族主义、反西方和军国主义倾向”,因为这给俄罗斯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他们的威望——“在俄罗斯人心中始终占据首要地位”——和安全利益正在受到“不利影响”。不过赫鲁晓夫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以及戈尔巴乔夫为应对罗纳德·里根的战略防御倡议(又名“星球大战计划”)时采取的经济改革政策证明对抗不一定会以灾难收场,而西方面临的挑战则是要确保在乌克兰发生的悲剧性对抗不会演变为一场世界末日。

https://prosyn.org/f6l0Ycf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