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扎比—在我们的集体想象中,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是一个原点:闪耀的白色、遥远,甚至超凡脱俗。攀登它们证明了人类的胆量、勇气和动力——奈飞的最新 纪录片《14 座山峰: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14 Peaks: Nothing Is Impossible)捕捉了这种精神,它记录了一位登山者在七个月内登顶世界最高峰的尝试。然而,海拔高达6993米的尼泊尔中部的鱼尾峰(Mount Machapuchare)峰顶在今年冬天活像一座黑色岩石的岩石金字塔,没有冰雪。珠穆朗玛峰附近的冰川已经变成了大湖。
喜马拉雅山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或高峰冒险胜地,在调节地球气候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还是数十亿人和该地区丰富(但日益退化的)生态系统的淡水来源。因此,气温上升和冰川融化正在产生深远的后果,已对人类构成严重风险。
青藏高原位于亚洲高地的中心,被称为第三极,因为它是地球第三大冰冻水库,仅次于南极洲和北极。该地区拥有约 15000座冰川,覆盖近100000平方公里的亚洲高山,包含着3000—4700立方千米的冰。冰川供养着阿姆河、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伊洛瓦底江、湄公河、萨尔温江、塔里木江、长江和黄河流域。
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山脉绵延3500公里,横跨印度、尼泊尔、中国、不丹、巴基斯坦、阿富汗、孟加拉国和缅甸,所有这些国家都试图从主权上控制山脉,包括其中的水、空气和生态系统。气候危机使季风更不稳定,泉水干涸,地下水位降低,威胁到粮食供应,而这些国家之间缺乏合作与协调预示着麻烦——也代表着全球政策的失败,突显出可信的国际领导的缺位。
2020年,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NYUAD)和其他大学的一群教授、研究人员、学生和校友启动了 喜马拉雅水项目 ,强调危机的紧迫性以及帮助各国缺乏做好最坏准备所需的跨学科方法。但是,在一个充满激烈对立、领土争端和猜疑的地区,鼓励合作并非易事,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引发了敌意。
要求恢复民主国家与专制国家脱钩的两极世界秩序的呼声进一步破坏了相互依存所要求的合作。 如果这种心态盛行,政策制定者就不可能理解和解决喜马拉雅危机带来的多方面气候相关危害。
喜马拉雅山区八国的加德满都山区综合发展国际中心是目前唯一试图应对危机复杂性的区域组织。但该倡议主要侧重于数据交换,好像只有科学知识才足够“中立”,可以在成员国之间流动似的。然而,即使是这种类型的交流也可能因地区争端而受阻。此外,将政策限制在科学领域是缺乏想象力的,尤其是在一个各色政府和国际组织言必称致力于包容、公平和不同形式的知识生产的时代。
除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印度河水域条约》(Indus Waters Treaty),没有真正的区域努力在河岸资源管理方面进行合作。事实上,各国继续投资于水路基础设施,阻碍和改变为生态系统和人类赋予生命的河流的自然流向。工程师影响着政策,其信念是人类可以主宰和控制环境,这样的前景在短期内似乎可以产生可量化的好处,但从中长期看具有破坏性。
今年一月,我们的两个NYUAD本科班级前往加德满都,了解这些融化的山脉的地缘政治和生态影响。学生们参加了一个会议,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讨论了从地震活动和水协议到公共政策和文物处置的广泛问题。关键的一点是,该区域挑战的多方性质不应妨碍行动,反而应该促进制定一种整体办法。
每当雾霾散去,山峰显露出来时,我们就会重新感到敬畏。喜马拉雅山既雄伟又脆弱,印度次大陆所在的构造板块楔入较软的亚洲大陆下,使喜马拉雅山脉不断侵蚀和增长。山脉与上方的天空和下方的河流相互作用,对这种微妙平衡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影响数十亿人的生活和生计。
然而,冰川正在迅速融化——这一点再清楚不过了。我们的研究团队成员在1月中旬登上珠穆朗玛峰以下5800米处,看到的是光秃秃的岩石而不是雪,还有曾经是移动冰塔的融水池。
气候变化正在加速,我们需要帮助喜马拉雅流域国家适应的政策。目前全球秩序的洗牌忽视了对稳定的最严重威胁之一。所谓的大国必须理解利害关系并果断采取行动,否则就不要再假装自己是全球气候问题的领导者。
阿布扎比—在我们的集体想象中,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是一个原点:闪耀的白色、遥远,甚至超凡脱俗。攀登它们证明了人类的胆量、勇气和动力——奈飞的最新 纪录片《14 座山峰: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14 Peaks: Nothing Is Impossible)捕捉了这种精神,它记录了一位登山者在七个月内登顶世界最高峰的尝试。然而,海拔高达6993米的尼泊尔中部的鱼尾峰(Mount Machapuchare)峰顶在今年冬天活像一座黑色岩石的岩石金字塔,没有冰雪。珠穆朗玛峰附近的冰川已经变成了大湖。
喜马拉雅山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或高峰冒险胜地,在调节地球气候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还是数十亿人和该地区丰富(但日益退化的)生态系统的淡水来源。因此,气温上升和冰川融化正在产生深远的后果,已对人类构成严重风险。
青藏高原位于亚洲高地的中心,被称为第三极,因为它是地球第三大冰冻水库,仅次于南极洲和北极。该地区拥有约 15000座冰川,覆盖近100000平方公里的亚洲高山,包含着3000—4700立方千米的冰。冰川供养着阿姆河、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伊洛瓦底江、湄公河、萨尔温江、塔里木江、长江和黄河流域。
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山脉绵延3500公里,横跨印度、尼泊尔、中国、不丹、巴基斯坦、阿富汗、孟加拉国和缅甸,所有这些国家都试图从主权上控制山脉,包括其中的水、空气和生态系统。气候危机使季风更不稳定,泉水干涸,地下水位降低,威胁到粮食供应,而这些国家之间缺乏合作与协调预示着麻烦——也代表着全球政策的失败,突显出可信的国际领导的缺位。
2020年,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NYUAD)和其他大学的一群教授、研究人员、学生和校友启动了 喜马拉雅水项目 ,强调危机的紧迫性以及帮助各国缺乏做好最坏准备所需的跨学科方法。但是,在一个充满激烈对立、领土争端和猜疑的地区,鼓励合作并非易事,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引发了敌意。
要求恢复民主国家与专制国家脱钩的两极世界秩序的呼声进一步破坏了相互依存所要求的合作。 如果这种心态盛行,政策制定者就不可能理解和解决喜马拉雅危机带来的多方面气候相关危害。
BLACK FRIDAY SALE: Subscribe for as little as $34.99
Subscribe now to gain access to insights and analyses from the world’s leading thinkers – starting at just $34.99 for your first year.
Subscribe Now
喜马拉雅山区八国的加德满都山区综合发展国际中心是目前唯一试图应对危机复杂性的区域组织。但该倡议主要侧重于数据交换,好像只有科学知识才足够“中立”,可以在成员国之间流动似的。然而,即使是这种类型的交流也可能因地区争端而受阻。此外,将政策限制在科学领域是缺乏想象力的,尤其是在一个各色政府和国际组织言必称致力于包容、公平和不同形式的知识生产的时代。
除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印度河水域条约》(Indus Waters Treaty),没有真正的区域努力在河岸资源管理方面进行合作。事实上,各国继续投资于水路基础设施,阻碍和改变为生态系统和人类赋予生命的河流的自然流向。工程师影响着政策,其信念是人类可以主宰和控制环境,这样的前景在短期内似乎可以产生可量化的好处,但从中长期看具有破坏性。
今年一月,我们的两个NYUAD本科班级前往加德满都,了解这些融化的山脉的地缘政治和生态影响。学生们参加了一个会议,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讨论了从地震活动和水协议到公共政策和文物处置的广泛问题。关键的一点是,该区域挑战的多方性质不应妨碍行动,反而应该促进制定一种整体办法。
每当雾霾散去,山峰显露出来时,我们就会重新感到敬畏。喜马拉雅山既雄伟又脆弱,印度次大陆所在的构造板块楔入较软的亚洲大陆下,使喜马拉雅山脉不断侵蚀和增长。山脉与上方的天空和下方的河流相互作用,对这种微妙平衡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影响数十亿人的生活和生计。
然而,冰川正在迅速融化——这一点再清楚不过了。我们的研究团队成员在1月中旬登上珠穆朗玛峰以下5800米处,看到的是光秃秃的岩石而不是雪,还有曾经是移动冰塔的融水池。
气候变化正在加速,我们需要帮助喜马拉雅流域国家适应的政策。目前全球秩序的洗牌忽视了对稳定的最严重威胁之一。所谓的大国必须理解利害关系并果断采取行动,否则就不要再假装自己是全球气候问题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