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 a time when democracy is under threat,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incisive, informed analysis of the issues and questions driving the news – just what PS has always provided. Subscribe now and save $50 on a new subscription.
To have unlimited access to our content including in-depth commentaries, book reviews, exclusive interviews, PS OnPoint and PS The Big Picture, please subscribe
Despite Donald Trump’s assurances that he will not seek to remove Federal Reserve Chair Jerome Powell, there is little doubt that the US president-elect aims to gain greater influence over the Fed’s decision-making. Such interference could drive up long-term interest rates, damaging the American economy.
worries about the incoming US administration’s plans to weaken the central bank’s independence.
Following the addition of new members to the BRICS, some observers believe that the group has a good chance of becoming the new lodestar of global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But the organization is neither representative enough nor sufficiently united to lead others.
explains why the group of major emerging economies will not become the new fulcrum of world politics.
随着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结束,两国之间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氛围,但 两国的“蜜月期”是否真的到来了么?
本次会谈达成的最具有成效的成果是在全球气候问题上。在此议题上美方的两名官员分别是能源部长朱棣文和贸易部长骆家辉。
朱棣文原先是伯克利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而骆家辉是前华盛顿州州长,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中美贸易关系正常化。两人都带有务实柔性的外交气质,这也是中国领导人希望接触的人选:名校出身的学术背景,先进的科技知识,高阶的政府职位,以及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是五名华裔的诺贝尔奖得主之一,然而令中方尴尬的是,这五名都不具有中国国籍,)
由于他们是首次担任美国内阁部长的华裔人士,中国媒体都在热炒此二人。绝大多数的中国报纸都将朱棣文的照片放在头版头条,《北京商报》却表示谨慎的乐观,文章的标题为“别把美华裔部长来访当成走亲戚”,并且进一步地警告说:“似乎在不少人的心里,骆家辉、朱棣文首先是“华裔”、其次是“部长”、最后才是“美国的”。不过在这两位心里,恐怕是恰恰相反的一种排序。”
当朱棣文在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做了关于能源和气候变化的演讲,清华大学是中国理工科的最高学府,朱棣文父母的母校。朱棣文的爷爷曾任天津大学的校长。在这两所学校,他受到了热烈地欢迎,到处是拥挤的人群和长时间的掌声。于是,中国人对他们有两种相互矛盾的认知: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和同根同种的中国人。
朱棣文和骆家辉深知,中美两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两国必须找到一个合作的方法。朱在清华的演讲中指出,目前的全球气候问题“非常严峻”,并强调说,我们必须联合起来。“我承认,发达国家确实是问题的制造者,”他对台下全神贯注的听众说道,“不过,发展中国家会使得问题雪上加霜。”
HOLIDAY SALE: PS for less than $0.7 per week
At a time when democracy is under threat,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incisive, informed analysis of the issues and questions driving the news – just what PS has always provided. Subscribe now and save $50 on a new subscription.
Subscribe Now
在关于中美联合研究项目中,朱将清洁能源说成“我们这个时代中美合作关系中最大的一个机会”,并且说“联合起来比各自为战的效果要好很多”。
但是,我们不仅要问,这种新型的友好合作关系是否足够牢固?能否化解两国长期以来的相互之间不信任,以及由于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带来的新的不平衡?虽然,美国一直受益于“大熔炉”(奥巴马总统的内阁确实代表了更广泛的族群背景)的文化背景,但美国主流社会一直对外来移民进入权力中心保持警惕。
特别是对华裔而言,一直有着“忠于哪个国家”和“第五纵队”的疑虑。一个近期的例子就是“李文和案件”,他是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曾经被无端指控为间谍。这更加说明了美国社会的“阴阳”两面性以及在少数族裔问题上的敏感立场。
还有第二个问题:美国国会拒绝接受气候变化的新提案,理由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没有履行碳排放量的限制;由于美国政府拒绝接受人均及总排放量的限制,(这个限制分别约为限制中国水平的三到四倍。),中国政府也拒绝让步。目前僵局还没有打破。
中国近期要求美国将碳排放量减少1990年排放水平的40%的同时,利用美国0.5-1%的GDP来资助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减排。但近期美国众议院通过的《瓦克斯曼-马凯气候变化议案》仅仅要求美国减少1990年排放水平的3.6%。
所以说,目前说美中之间的相互理解并真正达成确实可行的协定还为时过早。再加上印度反对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这更加说明发展中国家在此问题上的立场是相当一致团结。
接下来就要看今年11月奥巴马总统的北京之行了。如果所有的友好氛围都不能落在实处,中美两国之间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将会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