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裂解恐惧症

坎布里奇——出乎所有人预料,美国的二氧化碳大气排放于2007年达到顶峰后,到2012年下降12%,重新回到1995年的排放水平。主要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液压裂解技术”。换句话说是利用水平钻井和液压裂解技术提取页岩气。

没有其他原因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与欧盟不同,美国从未批准《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要求参与国承诺到2012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在1990年基础上缩减5%的水平。美国的持续性减排也不是经济活动放缓的副产物:虽然美国经济和碳排放在2007年下半年同时达到顶峰,但经济衰退已于2009年6月结束,其后的GDP增长尽管不尽如人意,但一直远高于欧洲的水平。然而美国的碳排放却持续下降,而欧盟碳排放则在2009年后再次回升

页岩气一直驱动美国碳排放下降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就在10年前,天然气行业还毫不犹豫地认定国内产量已经达到极限,因此在终端投入了大笔资金用于进口液化天然气(LNG)。但液压裂解技术却实现了供应快速增长,以致于这些设施现在转而用于出口液化天然气。

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煤炭的一半,在发电领域所占的份额迅速攀升——2007年来增长37%,而煤炭份额则骤降达25%之多。事实上,天然气已经向煤炭靠拢成为美国发电的头号能源。可再生能源仍只占全美发电量的5%——这一比例尚不及水电及核能源,更不必说煤和天然气了。

与此同时,最脏的燃料煤炭在世界其他地方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不仅没有下降,还一直在上升。2010年后,就连欧洲都更加依赖煤炭,因为某些国家正逐步淘汰零排放核电,但是天然气的全面繁荣却迟迟没有到来(尽管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仍然远超欧洲)。

页岩气的问世已经影响到美国经济、国家安全和环境。经济利益包括短期内创造就业机会,中期支撑生产活动,以及长期降低宏观经济在全球石油危机面前的脆弱性。

Secure your copy of PS Quarterly: The Year Ahead 2025
PS_YA25-Onsite_1333x1000

Secure your copy of PS Quarterly: The Year Ahead 2025

Our annual flagship magazine, PS Quarterly: The Year Ahead 2025, has arrived. To gain digital access to all of the magazine’s content, and receive your print copy, subscribe to PS Digital Plus now.

Subscribe Now

在经济领域以外,美国净能源进口的减少——自2007年来已经下降了一半——意味着美国外交政策会较少受制于中东地区的事态发展。而在欧洲,新技术也能打破俄罗斯在天然气供应方面令人烦恼的束缚。

加大天然气依赖的净环境影响似乎也非常有利。用天然气取代煤炭使奥巴马政府有可能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17%的国际承诺。由于不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和燃煤排放的颗粒物,天然气对改善当地空气质量也非常有利。

但环保人士强烈反对液压裂解技术,主要有三个明显的原因。但这三个原因都缺乏说服力。

首先,液压裂解技术的反对者们担心页岩气会取代风能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但事实是不削减煤炭用量就无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页岩气已经在美国替代煤炭的应用。这绝非某种故意炒作,事实就在真真切切的发生。即便某些清洁能源今后真的可供利用,我们仍需要天然气帮助我们实现过渡。

换句话讲,如果世界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建设燃煤电厂,那么无论在此期间诞生其他哪些技术,这些电厂到2050年左右仍将能够正常使用。太阳能发电不能阻止人们在今天兴建那些燃煤电厂。天然气却能。

此外,天然气还可以为建筑供热。如下图所示,天然气目前占一次能源总产量的31%,超过煤炭的26%,而太阳能和风能加起来仅占2%。

其次,环保人士对给当地带来的风险,特别是供水风险忧心忡忡。也有人担心甲烷泄漏或者诱发地震。这样的担忧并非全无道理。单纯宣布如果经营负责且监管有力,液压裂解技术应当安全并不足以消除人们的担心。必须考虑到某些监管不力的州有人肆意妄为污染当地供水的可能性。业界应严格遵循最优做法,包括公开所使用的化学制剂。必不可少的是高质量的环保及安全法规——以及严厉的执法行动。

但在决定是否允许采用液压裂解技术时(比方说法国已经禁止这项技术,纽约州也已暂停使用),必须将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的风险与替代方法进行比对。即使真的发生严重的

液压裂解事故其后果恐怕也很难与2010年的深海地平线号漏油、2011年的福岛核灾难或频繁发生的爆炸及塌方等采煤悲剧(以及肺病、水体污染及水土流失等更隐蔽的形式)相提并论。

最后,某些人,尤其是欧洲人害怕一切新的不熟悉的技术;他们奉行所谓的“预防性原则”,要求新事物承担比旧事物更多的举证责任。可尽管全新技术会带来未知风险确乎是事实,但这绝不是忽视衡量现有技术已知风险的借口。

我们很难动摇预防性原则。但新技术的风险是否一定更大?如果上述逻辑成立,担心性能力的男性就应该坚持服用犀角粉,而不要尝试伟哥这样不熟悉的新技术。

翻译:Xu Binbin

https://prosyn.org/o9502Cz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