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pping containers Morris MacMatzen/Getty Images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的第二春

发自克莱蒙特——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去年1月让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时,许多观察家都认为这一决定会是中国的福音。但即便如此,这一状况可能也无法长久。

上述传统智慧构建于简单的经济和地缘政治逻辑之上。中国已经成为亚洲各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因此不可避免地获得了战略杠杆。这一逻辑认为:由于各邻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美国对该地区的影响力将逐渐下降。

前总统奥巴马的政府认识到了中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主导地位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为此奥巴马及其顾问团队希望通过建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这么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新贸易集团,以抵制中国的影响力,维护美国在这一全球最具活力地区的军事和经济地位。

虽然外界对特朗普已经基本上将东亚出让给中国的共识并不一定是错误的,但却忽视了一个根本的地缘政治事实:美国在东亚的主导地位为该地区创造了强大的搭便车激励。鉴于区内各国已经惯于在美制安全保护伞和自由贸易体系下运行,因此也无意投资构建本国的国家和经济安全,一旦无法继续依赖美国提供的公共物品来维持和平和繁荣,它们必将面临一些艰难的选择。

其中一些国家无疑会选择跳上中国这条大船,希望与亚洲未来霸主的更紧密联系能赋予他们现在美国所给予的一切。这个集团包括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和老挝等与中国不存在意识形态冲突或领土争端的独裁国家。

其他国家则采取对冲策略,既与美国保持密切的防务关系,同时利用中国庞大的市场。澳大利亚,韩国和新加坡可能属于这一类。

Secure your copy of PS Quarterly: The Climate Crucible
PS_Quarterly_Q3-24_1333x1000_No-Text

Secure your copy of PS Quarterly: The Climate Crucible

The newest issue of our magazine, PS Quarterly: The Climate Crucible, is here. To gain digital access to all of the magazine’s content, and receive your print copy, subscribe to PS Premium now.

Subscribe Now

但是第三批国家似乎选择了自给自足战略。鉴于美国对自由贸易体系的保护和监督日益充满不确定性,它们转而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来自行抵御中国的势力,尤其是通过互相捆绑在一起来实现。而这一攻势行动的领导者则是印度和日本——两个无法容忍在中国主导的亚洲里求存的大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也随后加入了这一行列,因为它们也不愿被中国所掌控。

印度和日本的行动表明,借助外交和贸易,亚洲各大国可以依赖本身去挫败中国的野心。如果要观察这种动态,只需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最近宣布日本将继续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的举措就明白了。当然没了美国的参与,剩下的11个环太平洋国家只能拥有比原协议水平低得多的经济权重。但这些国家2016年的GDP总额仍然超过10万亿美元,仅比中国的11万亿美元GDP略少一点。

虽然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尚未集齐其所有11个签署国的批准,但如果这些国家可以齐心协力推动协议达成,说不定韩国和印尼等其他亚洲国家也会有意加入。这些新的签约国以及一个新区域贸易集团的形成将可能部分弥补美国撤离所留下的空白。

当然,这种自行制衡中国战略不一定能成功。领导能力和实质性的牺牲也将至关重要。二战刚一结束,美国就开放市场并调动了海量财政资源来重建满目苍夷的日本和西欧经济。虽然“马歇尔计划”和其他类似措施是美国对苏联冷战战略的一部分,但如今回想起来,这些富有远见的经济政策在赢得这场冲突的过程中是与军事优势同等重要的。

幸运的是,今天的亚洲并非处于冷战的魔爪之下。但日本,印度等领头国家必须表明自身愿意承担为维持该地区势力平衡所付出的代价,并防止出现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

安倍已经宣示了自己的决心,接着就得用行动证明自己。为了说服那些摇摆不定的亚洲国家团结起来而非屈服于中国,日本必须采取政策表明愿意承担保持自身及其合作伙伴摆脱中国掌控的高昂成本。如果安倍治下的日本能兑现承诺,即便是一个规模较小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也可以在亚洲与中国竞争。

https://prosyn.org/bfraMlR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