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el163_Spencer PlattGetty Images_wall street Spencer Platt/Getty Images

金融与好莱坞

发自剑桥——多年来,好莱坞电影对金融市场和机构发表了许多看法——而且通常反映了一种显而易见的民粹主义观点。那在民粹主义和金融动荡随处可见的今天,这些电影对监管又有着什么样的启示呢?

让我们从1939年的经典影片《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开始。多萝西和她的伙伴——胆小狮、稻草人和铁皮人——沿着“黄砖路”一路前行,希望到达宏伟的翡翠城去寻找到能让他们梦想成真的魔法师,但最后发现城市的壮丽——和魔法师的力量——都是虚幻的。

影片的大多数拥趸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部关于金钱的民粹主义寓言故事。黄砖路代表黄金,翡翠城隐喻华尔街。怯懦的狮子代表威廉·詹宁斯·布莱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这位在1900年参选的民粹主义总统候选人,而电影正是根据这一年出版的一本书改编的。布莱恩抨击大城市的银行家和金本位制下的货币紧缩政策,并承诺会推动美国西部农民(稻草人)和东部工厂工人(铁皮人)的利益。

时光快进15年,我们看到了1955上映年的电影《伊甸之东》East of Eden)。片中主角卡尔·特拉斯克(Cal Trask,由传奇人物詹姆斯·迪恩饰演)预计如果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话豆子的需求将会增加,于是“做多”豆子。但当卡尔把因此获得的利润呈交给父亲时却遭到了拒绝。卡尔的父亲从道德上对儿子的行为感到愤怒,认为这无异于从他人的不幸中牟利。

影片传达的信息很明确:投机是有罪的。但实际上卡尔是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的代理人。卡尔凭着对未来的预感下了赌注,致使豆子的价格在当前面临上涨压力,从而恰恰在(英国军队)最需要这一物资的时候增加了供应量。

这似乎印证了企业掠夺者戈登·盖科(Gordon Gekko)在1987年电影《华尔街》(Wall Street)中的著名论断:“贪婪这词虽然不好听,但却是个好东西。”但盖科的贪婪涉及内幕交易——1983年喜剧片《颠倒乾坤》(Trading Places)中的大宗商品交易商也参与了这种犯罪。在2013年上映的《华尔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中,股票经纪人乔丹·贝尔福特(Jordan Belfort)又在其中加入了政府腐败。虽然这些流氓会激发起观众带有耻感的钦佩之情,但他们的道德缺失——以及实施监管来保护公众免受其害的需要——是显而易见的。

PS Events: Climate Week NYC 2024
image (24)

PS Events: Climate Week NYC 2024

Project Syndicate is returning to Climate Week NYC with an even more expansive program. Join us live on September 22 as we welcome speak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at our studio in Manhattan to address critical dimensions of the climate debate.

Register Now

但并非所有投机行为都基于同样的原因。比如银行挤兑并不一定归咎于“邪恶”的银行家或贪婪的股票经纪人。在1946年的经典影片《风云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中,普通储户聚集到小镇的贝利兄弟建房贷款公司要求拿回自己的钱,因为他们担心其他人也会这样做。当这个机构的储备金都被榨干时,主人公乔治·贝利(George Bailey)必须放弃蜜月假期以避免破产。

同样,1964年上映的《欢乐满人间》(Mary Poppins)中,女主角玛丽照顾的孩子之一、银行职员的小儿子迈克尔·班克斯(Michael Banks)哭着要求银行董事长归还他的两便士,引发了储户们的恐慌,从而爆发了银行挤兑。该剧的灵感来源于一起真实事件:1910年一封匿名信引发了伯克贝克银行的存款挤兑,而电影里的故事就设定在这一年。

我们早已知道如何有效处理银行挤兑。政府机构必须为储户提供保险(至少要达到一定的门槛)并在银行倒闭时进行干预,同时为了防范道德风险(银行因预期会得到救助而过度冒险)还需要制定准备金和资本要求。由于这些要求有意识地限制了银行的利润,因此相当于一种事前保险费。

在 2023 年的伦理片《戴夫银行》(Bank of Dave)中,一位心地善良的商人试图在英国小镇开设一家社区银行,却遭到伦敦大银行的暗中阻挠。最终他们依靠一个被俘虏的监管机构强加的苛刻资本要求来尝试扳倒戴夫——而且差点就成功了。(现实生活中的戴夫,也就是本片改编的人物原型,最终也没能筹措到所需的资本)。不过在通常情况下大银行会发动游说行动去降低而非提高资本要求。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了好莱坞很大启发,《商海通牒》Margin Call)和《华尔街:金钱永不眠》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等影片就是极佳范例。在《大空头》The Big Short)中,一些投资者在2006-07年意识到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被过度包装、分割和衍生化,因此“做空”了市场,而他们的赌注也不出所料地得到了回报。

《大空头》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从某种程度上正面描述了做空者。更常见的是2023年上映的《傻钱》(Dumb Money,也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中所采取的做法,其中在2021 年初买入GameStop股票的模因股票交易者被定义为对抗卖空对冲基金的“好人”。然而那些做空的对冲基金也有其重要作用,比如可以抑制市场的过度繁荣。

许多政治家都会借民众对银行家和投机者的愤怒来为自己拉票。有些人会在上台之后兑现 自身加强监管的承诺。最近提升资本要求的努力——2008年危机后发起的巴塞尔协议III倡议“终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美国,领导人们在2010年《多德-弗兰克法》的基础上又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定期进行银行压力测试加强金融衍生品监管

但每当有政治家尝试改善监管时,就会有另一位试图阻止甚至逆转相关进展,尽管他们曾利用民粹主义的诉求控制在翡翠城工作的戈登·盖科们。他们认为选民是分辨不出其中差别的——至少在下一次危机来临之前不会。

https://prosyn.org/h2P0X1Yzh